请先登录

确定取消

资讯中心 news center

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 聚焦报道

火炬仍在传递 皮革行业“生力军”

发布时间:2019-10-25 来源:马诗杰

夏日炎炎,蝉鸣如雨。正值暑假,学生们本应休息在家、吹着空调、吃着西瓜,却有这么一群学子,他们不顾高温下汗流浃背,不怕毛皮的刺鼻气味,奋斗在制革一线埋头苦干,探寻学术与实践的结合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铸匠心魂。本刊记者有幸见证了“第十二期全国制革专业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的实情实况,在行业略显低迷的时刻,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这些求学赤子以及背后做出贡献的人身上,品鉴奋发向上的力量,深读俯首为牛的付出,希望行业同道能够汲取这种拼搏进取的态度,抖擞精神、一扫颓势。



星星之火 点亮初心


“我向海而生,你为梦而来”,这是烟台大学随处可见的宣传语,正是怀着对皮革行业的梦想,来自四川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烟台大学5所院校的27位研究生,不远千里,集聚一堂,共同参加第十二期全国制革专业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学习班的创始人王全杰教授,从2004年开班坚持至今,已经走过15个年头,是怎样的精神让几近古稀之年的学者依旧坚守在教育前线,“开学第一课”可以一探究竟。随着学员陆续报道完毕,王教授将大家召集起来,以“开学第一课”为题展开座谈会,王教授既没有讲制革工艺,也没有讲理论知识,而是谈起家乡。受到王教授的带动,大家纷纷讲起了自己的家乡,王教授予以补充。引经据典,追根溯源,每位学员的家乡历史、地方特产、名人名家,王教授均有解读,在场学员无不折服。往古来今,细数风流人物。五湖四海,讲评大好河山。王教授说开学第一课,一是加深同学间的印象,增进感情。二是了解各自家乡,数典不忘祖。一个爱家的人才能爱国,一个爱国的人才能爱行业,这之间是相通的。王教授强调学科交叉性,学习班的学员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各个学科间可以交流,学皮革的学生不能只懂做皮革,正如王教授的佳作《理工人文歌》中所写“世间诸学问,相辅相依存;文理有侧重,知识不可分。”也许就是这样的大师才能有过人的执着,默默地为教育事业付出数十载。


开学第一课.jpg

开学第一课


谈到创办学习班的初衷,王教授说,“2004年召开的全国皮革科技会议上,有企业提出,现在的工科研究生有‘三怕’,一怕动手,二怕吃苦,三怕与基层工人打交道。由于‘三怕’的存在,皮革行业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边是大量学皮革专业的毕业生半道改行,另一边是生产、科研技术人员奇缺,企业甚至不得不从国外高薪引进科研人员。”听到这些反馈,作为研究生导师的王教授内心十分沉重。经过多方了解,王教授发现许多毕业生学了4年皮革竟辨认不清猪革、牛革;还有些研究生,硕士学位到手仍不会独立制革,甚至连基本工序也弄不清楚,“学皮革的不会制革”已成为普遍的现象。这让王教授倍感焦急,为皮革行业科研后继人才的状况而深深忧虑。2004年7月,王教授自筹资金,成功举办了第一期全国研究生制革能力学习班。同时对症下药,提出了“三学会”方针——学会动手、学会吃苦、学会与工人相结合。他还打破了校界和门派观念,全国8个开设皮革专业方向的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均可报名。考虑到研究生没有额外收入,学习班采取了“五免费”政策:学费、试验材料费、餐费、住宿费、公共交通费均不用学生掏一分钱。不仅如此,表现优异的学生结业之时还可以领到奖学金。


工序讲解.jpg

工序讲解


现场教学.jpg

现场教学


动手实战.jpg

动手实战


由于学习班效果显著,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这一现象让行业人士广泛关注,为助力皮革行业后继有人,皮革行业组织和企业家们皆解囊相助,中国皮革协会连续6年支持学习班,宝斯卡(商丘)化工有限公司连续3次承办赞助学习班。不仅如此,受邀前来授课的高校教授也自掏路费并给予资助,这在其他行业是不为多见的。多少无私的付出,多少热情的期盼,众人拾柴,众志成城,在中国皮革协会和烟台大学的支持下,行业内知名企业纷纷参与这一光彩事业,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宝斯卡(商丘)化工有限公司、商丘润泰工贸有限公司、济南鲁日钧达皮革有限公司、北海东红制革有限公司、浙江盛汇化工有限公司、四川振静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和个人先后慷慨解囊、无私赞助,学习班由第一期的9人,发展到每期30余人,由前几期的王教授自筹经费,发展成为全行业众人添柴、人人关注的慈善活动和公益学堂。王教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实现,众多研究生得到了帮助,培养了实用型人才也使企业受益,由校企合作到校企共进,形成了企业培养人才,人才助力企业的良性循环。



熠熠生辉 铸牢匠心


学习班培训期为一个月,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在烟台大学皮革与蛋白质中试实验室进行,并邀请制革专家和企业家现场教授,对学员进行试验操作强化训练,每个学员要自己设计试验工艺并动手制出3批产品。第2阶段,学员们到制革厂进行车间大生产的训练实习,学员们将走到生产一线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工人交流感情,向工人学习实际操作技术。


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宏瑞院长说,“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才能形成自身的工程经验、科学嗅觉和素养。”对此烟台大学硕士二年级的赵才德同学深有体会,“我首次体会到生皮处理后的粘滑触感,真的是令人头皮发麻。不过,一切都只是表象,在这个粘滑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成型后的优良皮革,我对其成功的变化感到十分惊奇,同时对自己能完成这个过程而自豪。” 赵才德同学表示,“此前在实验室接触的皮都是小小的一块,工序都拆开采用分段教学,而王教授的学习班选用的试验材料都是整张牛、羊皮,由生皮到成品革整个流程不间断,虽然操作难度和工作量都有提高,但从头到尾都有老师悉心指导,每个工序需要注意的地方也讲得很详细,由书本到实感的跨度着实不小,自己也学到了执于研发、乐于探索的精神。”


注重实践的同时,也兼顾理论的提高。王教授邀请了国内高校教授和行业大咖来为学员们授课,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宏瑞院长、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曾跃民总工、四川大学单志华教授、齐鲁工业大学李彦春教授和靳丽强教授、大连民族大学校长丁克毅教授、宝斯卡(商丘)化工有限公司叶龙涛工程师、文登森鹿制革有限公司孔劲松副总经理、科技日报王延斌副主任和魏东记者等先后到场,场场精彩,掌声不断。讲课设有提问环节,每位老师都为学员们答疑解惑,精准解决同学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原有问题进行拓展,深度刨析问题根源,挖掘其中的理论知识。学员们深受启发,现场气氛热烈,学术交流融洽,进一步提高了研究生们的创新思维。


微信图片_20190731110433.jpg

开班仪式


动脑也动手,车间练真功。烟台大学的课程全部结束后,学习班的主战场由山东烟台转移到了福建晋江,在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车间实践。学员们统一分成4个小组,每组都有一名车间工人作为导师。学员们在学会动手、学会吃苦的基础上,践行与工人相结合,10余天的实地学习,是对学员们储备知识的梳理,更是对其所掌握技能的检验。学员们与工人做朋友,向工人们学习。不少学员表示工人师傅的话让人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工人师傅不断强调一定要多看多想,一件简单的事情后面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每段工序都有其意义所在,只有把工艺参透了才能加以改进,在确保环保的大前提下增加产量、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无论学术还是生产,追求卓越的理念是一致的。


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固其根基。走出舒适的课堂,扎根辛苦的车间,参与到实际生产,由纸上谈兵到身体力行,深度体验由原料皮到成品革间各个工序的操作,认真剖析制革工艺中的鞣制机理。固基础、解难题,操千曲而后晓声,找差距、补短板,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转变观念,在思想上来一番“脱毛”,经历“换羽”的过程,方能达成行之有效的教学目的,对此四川大学硕士二年级的王俊超同学感触颇深,“第1次把工艺完完整整地做下来,从原料皮到成品革,辛辛苦苦20多天,化腐朽为神奇,终于在今天看到了我们‘孩子’的最终模样,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王俊超同学表示,“在和车间师傅的接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交谈发现了此前没有想到的问题,这对自己研究的课题有着极大帮助。对照自身,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差距,返校后要扎实本领,用心践行工匠精神,做事要精益求精,做人要求真务实。”


在兴业科技实践期间,中国皮革协会名誉理事长苏超英、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华春、四川振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晓兰、济南鲁日钧达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家钧悉数到场,这些行业巨擘、业内大师为学员们带来了精彩讲座和技术交流的机会。他们结合自身经历告诉学员们成功不是偶然,成就在于勤奋,勉励学员们加强学习积累,只有落后的管理,没有落后的行业,传统产业也可以与科技相结合,希望未来学员们能够承担皮革产业升级转型的重任。



薪火相传 赤诚之心


时光如流,转瞬即逝。一个月的时间并不能成为熟练的制革工人,但学员们学到了完整的制革工艺,学员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还有满满的友情、暖暖的温情。学习之余游览风景名胜,合理安排劳逸结合。篮球对抗赛,同台竞技增进友谊,挥洒汗水激昂青春。办刊办报,共享学习感悟,相互交流心得。工厂实战,与工人师傅交流,汲取工艺经验。深刻的事情历历在目,感恩的话语只增不减,在学习班一个月的时间成了学员们终身难忘的纪念。


王全杰.jpg

王全杰教授


岁月蹉跎,匠心传承。现如今2004年学习班的学员段宝荣、2015年学员刁屾都加入到王全杰教授的教研团队,受教于人,心怀感恩,曾经的学员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为学习班增添助力。王教授表示,“创办学习班是为了培养行业接班人,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制革厂的特点是非连续生产,无法达到全自动化生产,必须要有具备一线生产经验的人。同时制革工艺的特点需要工匠精神,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动手能力、能够接地气、具有工匠精神的研究生。学会吃苦,就是遇到困难不能娇气。学会与工人相结合,就是为工人服务,这是我们的初衷。”这些年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免费午餐吃多久、红旗能打多久、唐吉坷德与风车斗多久、教育体制能推动多少”,面对质疑,王教授足具大师风范,践行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躬耕精神,一直把学习班延续下来,将学习班办好,他不需要与别人争论。直到现在,曾经质疑他的人都已哑口无言,王教授仍在坚持办学习班,现在更多人关心的都是:68岁的人如何再坚持下去。



星火永传 育人育心


满怀希冀,吾道不孤。谈及未来王全杰教授说,“从2004年开班,2019年是第12期,这期结束也许会休息一年,开班讲课精力始终是旺盛的,但近年来年纪大了,体力下降,心有余而力有限,即便如此也要将学习班一直办下去,为更多的学子提供这个平台,让越来越多的学员能够受益,补齐皮革行业研究生动手能力的短板,探索高等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得益于行业朋友们的支持让我一直坚持到现在,很多企业家都对我说,你办学习班是好事,只要办下去,我就资助到底,每一期都要支持。有几位行业热心人士,也有权威人士和我说过,到我办不下去的那一天他们来接手,现在他们是我的‘大后方’,也是对我极大的支持。”

微信图片_20190731110438.jpg

学习班学员合影


言传身教,受益终身。王教授常说教制革是小事,先做人后做事;即物穷理而致知,格物为本;传道授业与解惑,育人居先;不能做“听话”的学生,不要墨守成规,要懂得展现自我,塑造自我。诸如此类的哲言金句比比皆是。经过历代学员收集整理成册印成《导师哲语》,全书涉及文化、社会、修身与成功、皮革工业等多个方面,每每读罢,如沐春风,使很多学员受益一生。


不少学员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了皮革行业的佼佼者,其中不乏单独承担国家项目的优秀科研人员。对于第十二期的学员,王教授衷心期望大家通过学习班提高认识,适应更加艰难的市场环境,当前形势下,市场对皮革质量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皮革需要明白人做。王教授希望学习班的成员,能够培养更强的动手能力,更强的研发能力,可以开发出新产品、新工艺,设计出更人性化的产品、更清洁化的工艺,最终实现在制革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的目标。


后记


十五年心血浇筑,桃李芬芳满天下。人生苦短,十五年已是不短的时间,对于一个远超退休年龄的人来说,更为宝贵,应是养花养鱼,过自在逍遥的日子。而王全杰教授致力于高等教育改革,为皮革行业培养“生力军”,育人育心不求回报,坚持多年无私奉献,其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学习班学员的未来是无限的,此刻他们正在雕刻巨人身影,他们期待人生,他们步伐强健。“少年强则国强”,这里有中国皮革行业的未来!

【返回】

About leather365.com - 关于皮革和制鞋网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皮革和制鞋网©1997-2018   京ICP备16061808号-4 公安备案:110105005870

技术支持:快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