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登录

确定取消

资讯中心 news center

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 聚焦报道

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皮革变局提速

发布时间:2018-12-12 来源:

押题图.jpg

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皮革变局提速

文/本刊记者曹慧

看似老生常谈,2018年皮革行业的情况似乎和往年特别不一样。除了依旧高悬的环保压力,中美贸易战再次让人神经紧绷,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和价值链分工的不断深化,全球的皮革贸易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



01中美贸易战:加剧市场动荡


2018年4月16日,中美贸易战打响!当下,已开战6个月了,信息纷繁复杂,形势扑朔迷离,市场走势难以捉摸,在制革行业也引发了阵阵骚动!中美贸易战是否会引发双方关系的颠覆,对于全球的制革产业格局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2018年7月6日美国开始对华34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并于8月23日对华160亿美元进口商品开始加征25%关税,合计500亿美元。不久之后,中美贸易争端再度升级,2018年9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自9月24日起对华2000亿美元进口商品开始加征10%关税,并计划自2019年1月1日起上升至25%。3次关税调整,最终导致中国2500亿美元商品进入美国市场面临关税大幅上调,皮革、皮带和其他配件包括在最新一轮税收中。这样的数据让不少出口型企业焦虑,有企业表示,“以往这个时期都在准备秋冬新品、打样,2018年却不敢接单。皮革产品并非高精尖,可替代性较强,再加上行业利润率低,抗压能力受到考验。”在贸易针锋相对的斗争中,中国也对包括皮革在内的11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了关税。根据中国皮革工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此次对美国产品加税共涉及皮革行业96个8位税则编码的产品,范围涉及皮革化工、生皮、成品革、箱包、服装、鞋靴甚至机械等各个领域。其中加税5%的主要产品为各类原料皮,加税10%的主要是劳保鞋靴和鞋靴零件,加税15%的主要产品是部分裘皮、箱包、橡塑鞋靴产品,加税25%的涉及各种皮革鞣料、蓝湿革、大部分箱包、大部分鞋靴及鞋革机械产品。见下表。

税率1.jpg

税率2.jpg

“大约价值100亿美元的进出口皮革流量受到影响,”中国皮革协会名誉理事长苏超英说道,“问题非常严重!”作为一家出口型企业,广东制革厂的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制革厂的很多老板都在找机会、找方法渡过难关。一些企业为规避贸易战风险,提前囤皮,但从目前苗头看,因为原料皮价格下跌,美国原皮供应商也一直在亏损,诚信度比之前欠缺了。“有些货会打《六号合同》擦边球——首先质量缺失,永远在5%的下线。其次掺皮,未育母牛皮掺进公牛皮还算好的,更有甚者把机伤皮掺在正常品种中,还有就是前期没出货的冬季或换季皮掺在夏季皮出货。看单价是便宜,但出来的货质量轻了,得革率就小了;掺杂了,等级率就差了;再加上美元汇率损失,最终的实际原皮成本还是高了。”王先生表示,山东、河南等地也生产一些皮坯,但总的来说中国内地没有成熟的大型农场,没有太多的牛品种,其次中国牛的品种也不如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也会出产一些皮坯,但质量比较差,目前美国牛皮还是相对优质的品种。


东莞俊熙皮革有限公司总经理柳智豪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停止向美国皮革供应商订购。尽管如此,他有2个集装箱的货已经在运往中国的途中,每个集装箱都有价值70万美元的牛皮。他说,国内港口现在对美国的货物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导致海关程序出现代价高昂的延误。他表示,虽然已经和美国供应商建立了多年的关系,但是未来有可能完全退出美国采购,去东南亚国家建厂或许会是新的选择。国内最大的牛鞋面革生产企业兴业科技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表示,未来如果中美贸易战扩大极有可能会影响出口美国鞋子的销量,从而影响牛头层鞋面革的用量。公司目前除深化鞋面用革市场外,也在积极开拓包袋用革和家具用革市场,扩大产品销量,通过客户走访收集市场信息,指导新产品的开发,调整产品结构,以满足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大洋彼岸同仁的日子也并不好过,美国德州太平洋公司每周处理大约25000张皮革,每月向中国发送80个集装箱。自从贸易战开始以来,公司不得不向他的中国买家承诺,将与他们分担一些额外的关税负担,对于45美元/张的牛皮,5%的额外关税加起来每箱要多1440美元,但这未必是个长久之计,这些美国工厂或许也会另作选择,享受较低关税的的巴西、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国家将会成为备选。


一种共识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将导致全球贸易流动重新排序,而不是直接削减全球需求。但市场普遍担心中美贸易争端发展到第3阶段,主要是这种加码后的压力通过人民币贬值、增加出口退税措施等无法缓解,正是出于这种担心,目前国内出口企业的远期订单(对美到港交货期跨2019年度)受到影响,跨年度订单量萎缩,国内企业原料库存备货积极性下降,虽然中美产业结构及贸易的互补性非常的明显,但因为贸易战,几十年关系的破裂将为两国之外的竞争对手创造机会,美国一些贸易商也不得不开启新的投资计划。在此背景下,皮革及其制品会因为加税的因素而失去以往的竞争优势,关税的增加会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有了替代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份额的机会,一些税率低的国家正成为这场贸易战的“渔翁得利者”。

尽管迄今为止,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商品出口国,但这种状况会悄然发生变化,一些订单必定会转移。有专家建议企业不能过分依赖美国市场。“这是一个不确定性因素很大的市场,如果把全部鸡蛋都放在美国这个篮子,必定会对预期存在不确定性。此举是为了寻求更低的市场价格,并对冲依赖一个国家所带来的政治和经济风险”。一方面贸易摩擦升级,另一方面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招工难”问题愈发明显,且政府加强对企业环保、能耗等要求,已经有部分制革企业将产能转移至越南、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享受当地低劳动力成本、税收优惠等优势。其实,近几年来,全球的制革产业已出现向东南亚梯度转移的趋势,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加快这一趋势,导致订单外移速度加快。企业需要更多更深地开拓其他国际市场,同时加快在东南亚一带的布局、合作,制造商可以直接在当地以较便宜的价格采购皮革,并进行出口加工,以节省运输成本。从未来发展和合作的角度看,开放皮革行业,减少甚至完全消除任何一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政策,可能会给国际贸易带来巨大的良机。



02消费观念的改变和替代品的竞争


皮革的使用和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皮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也不可否认,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环保政策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传统皮革加工业自然首当其冲成为整治对象,如今随着合成革以及超纤革的迅速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市场环境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可替代性产品的出现也给皮革市场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


这几年,快时尚价格低廉、款式新颖的特点改变了消费者对于服饰的观念。尤其一些年轻人,不再追求服饰的耐用性,更追求时尚性,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服饰的平均使用次数急剧下降。随着消费者购买更多用合成材料制造的产品,以及反对动物产品的情绪转变,皮革和毛皮市场在一些领域变得日渐边缘。消费群体的可接受面也越来越广,真皮不再是唯一选择,越来越多的超纤革在各类领域被人接受,并广泛应用于鞋面、箱包、汽车内饰和数码消费品的保护套等各个方面。美国农业部在最新出台的一份报告中谈到,在亚洲国家,皮革工业面临着来自合成材料的更激烈的竞争、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更严格的环境法规和工业整合。江苏某制革厂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公司是生产成品革的,环保方面不仅有当地政府部门的监管,还有国际NGO的调查,一旦被认定环保不达标,下游的手袋、鞋履都会被欧盟等禁止销售。“要建一个皮革厂,需要投资几千万,其中很大一部分用在污水处理方面。”这位制革工厂负责人深有感触。他表示,由于鞋面材料用皮市场竞争激烈,客户对成品革的利用率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公司在这方面颇下功夫。

当皮革加工业与环保要求格格不入时,企业不得不寻找更符合环保要求的替代产品,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更为可观的利润,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兼具环保、低成本、高性能的超纤革,正成为真皮最大的竞争对手。而在大势所趋的绿色发展态势下,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业内专家认为,从皮革产品内部结构来看,天然皮革逐渐被人造革、合成革替代,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而在人造革、合成革产品中,超细纤维PU合成革最终将成为未来人造革、合成革市场的主导产品。超纤革的主要性能已经接近真皮产品,部分性能指标甚至优于真皮,但价格只有真皮产品的三分之一。


过去几年,环保部门对皮革业重拳出击,大量环保不达标的真皮、传统合成革企业遭淘汰。以国内重要皮革市场河北省为例,2017年下半年以来,当地不少皮革加工厂关停,高昂的治污成本让大量违法排污或产能落后的企业退出市场,落后产能的退出为替代品带来机遇。超纤革的手感、外观等均可与真皮媲美,且具有抗磨损、透气等优良的物理性能。更重要的是,其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要远低于皮革,成本优势同样显著。“20万元左右价位的汽车,真皮内饰的成本约为500元/m2,同等情况下,超纤革成本仅为120元/m2左右。”某超纤革生产商表示。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连续下降,超纤革上游原材料价格也降低,这给皮革市场带来更大的冲击。正因如此,在皮革行业整体下滑的态势下,超纤革销售额已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幅。在资本市场上,超纤革同样是备受关注的“概念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超纤革龙头企业华锋超纤与同大股份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相当抢眼。


不仅国内市场如此,这种状况也是全球制革商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相当比例的制革企业都担忧客户采购其他非皮革材料和纺织品而不是皮革,并且意识到,未来这种情况还将继续恶化,终端消费市场的观念难以转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原材料的价格都不会让人乐观,而且由于媒体以及动物保护主义的大肆宣传,这个行业的命运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03一份有关全球制革企业的信心调查问卷


《国际皮革制造商》(ILM)杂志已经连续5年对全球的皮革制造企业进行抽样调查,这份名为全球制革企业的信心调查问卷涵盖了和皮革行业有关的24个问题,受访企业经营范围大多是鞋面革和皮革制品行业,其次是汽车家具装饰,有些公司会经营1~2个制革品种,都是数百万平方英尺以上的生产规模。雇员人数在100~500人居多,也有一些在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73%的受访企业涵盖了生皮到鞣制的整个工序,也有一些企业只生产蓝湿革,还有一些仅仅是制品企业。受访企业大部分来自欧洲,其次是中国的制革企业,其中包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其中南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的制革企业也占了一定的数量。2018年的这份调查问卷反响特别强烈,调查回复数量达到历史新高,结果有效而准确,并具有很强的行业代表性。

37%的受访企业表示2018年上半年的销售和营业额与2017年同期相比保持了相对稳定,28%的企业认为销售情况比2017年差一些,还有10%左右的企业认为销售情况非常不佳,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仅5%的受访企业这样认为,2.6%左右的企业认为销售情况非常棒,这一数值在2016年是8%,2017年是4%,呈逐年下滑态势。对于未来6~12个月的销售情况,40.7%的企业认为不会有任何变化,有25%的企业认为比较乐观,还有25%左右的企业抱不乐观态度。未来可能的投资方向这个调查问题中,60%的企业选择购买新的机器和设备,52%的企业选择改善环境,28%的企业选择改善商业系统和软件。


在当前形势下,58%的受访企业最为关注原材料价格和供应,56%的企业关注消费者对皮革需求的下降问题,43%的企业发愁目前低迷的订单量,此外,货币波动、成本上涨、如何找到高质量雇员、资金压力也是一些企业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深入调查显示,77%的受访企业表示会非常关注原材料质量的下降,然而暂时没有任何办法能解决这种现状。基于这种情况,只要能确保原料皮的质量,67%的受访企业愿意为高质量的原料皮多付一些费用,并且56%的制革商认为应取消原料限制以创造原料供应的自由市场,这是因为尽管屠宰率较高,但全世界优质皮革和毛皮的供应量仍然较低。在获得融资和贷款难度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企业认为目前并不难,也有32%的企业认为正变得越来越难,相比较而言,2017年的调查结果更为乐观。


从对展会的重视程度来看,参与调查问卷的大部分企业都参加过亚太皮革展和琳琅沛丽展,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皮革展和前几年相比受重视程度正在减少,此外,印度国际皮革展以及曼谷皮革展、广州鞋革展也有少量企业参加。另外,65%的受访企业表示在未来6~12个月不会再雇佣更多的员工,仅有34%的调查企业表示会考虑这个问题。

此次参与调查问卷的大部分企业表示欧洲仍旧是最为强大的皮革销售市场,东南亚国家首次超过中国大陆跃居第2位,北美以及印度相当重要,另外,和前几年相比,欧洲市场依旧保持了最快的增长速度,中国市场的增长趋势也不容小觑,而东南亚以及北美地区正被一些新兴的制革企业所看重。


由于供应链透明度已经成为皮革产品品牌和零售商看重的问题,因此绝大多数受访企业表示,他们会被采购商问到从哪里采购原材料和半成品革。此外,制革商还需要提供强大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政策,以便提供给许多全球品牌和OEM。


另外,这份调查问卷还谈及了一些电子商务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企业并没有通过自有网络或者第三方电商平台去进行销售,整个制革行业对于电子商务的反应相对迟缓。


整体来看,尽管2018年的情况和前几年相比不容乐观,但大部分受访企业对皮革行业依旧保持了一定的信心,所有的困境不过是受全球经济影响下的市场波动,皮革行业以及皮革制造商们正经历着一场时代的嬗变。

【返回】

About leather365.com - 关于皮革和制鞋网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皮革和制鞋网©1997-2018   京ICP备16061808号-4 公安备案:110105005870

技术支持:快帮云